close

23

圖片來源: http://www.nipic.com/show/1/92/4222939kc8394a53.html

每每一到過年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吃完團圓飯後,爺爺奶奶叔叔伯伯都會準備發壓歲錢,小時候覺得領紅包的時候超開心的,覺得領了好多零用錢,但總是不知道壓歲錢的由來,今天小編跟各位拔拔麻麻來講解一下壓歲錢由來,讓小朋友領壓歲錢同時,也知道壓歲錢典故喔~可以藉此機會教育一下!

 

壓歲錢由來一:

古時候,有一種小妖叫「祟」,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,孩子都嚇到大哭起來了,接著頭疼發熱,變成傻子。因此,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,叫做「守祟」。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,視為心肝寶貝。到了年三十夜晚,他們怕「祟」來害孩子,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。孩子玩累了睡著了, 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,夫妻倆不敢合眼。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,吹滅了燈火,「祟」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,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,嚇得「祟」逃跑了。第二天,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「祟」的事告訴了大家,以後大家學著做,孩子就太平無事了。因為「祟」與「歲」諧音,之後逐漸演變為「壓歲錢」。

 

壓歲錢由來二:

壓歲錢由來源於古代「壓驚」。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凶獸叫「年」,隔365日後之夜,就要出來害人、吃東西。小孩子害怕,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「年」,用食品安慰小孩,即為「壓驚」。年久日深,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,至宋便有「壓歲錢」。據史載,王韶子南陔,因被壞人背走,於途中驚呼,才被皇車所救,宋神宗即賜了他「壓驚金犀錢」。以後才發展為「壓歲錢」。

 

壓歲錢由來三:

壓歲錢由來最早出現於唐朝宮廷,當時宮中有散錢之風。王仁裕在《開元天寶遺事》中云:唐玄宗天寶年,「內廷嬪妃,每於春時,各于禁中結伴三人至五人擲錢為戲。」王建在《宮詞》中載:「宿妝殘粉未明天,總立昭陽花樹邊。春日內人長打白,庫中先散與金錢。」從春日「擲錢為戲」,到「散與金錢」,後又發展到贈 「洗兒錢」。據司馬光資治通鑒稱,楊貴妃認安祿山為義子時,「玄宗親視之,喜贈貴妃洗兒錢」,以賀喜驅邪。至宋、元,便形成一種民俗。它與正月初一~初五稱為「春節」,形成早期的「壓歲錢」。但當時還沒有流通的貨幣,而只是一種特製的「壓歲錢」。

 

 

真正的壓歲錢由來其實已經不可考究了~但拔拔麻麻還是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跟小朋友說,壓歲錢真正的意義主要是要保平安,祈求新的一年順順利利的意思,讓小朋友養成正面的概念,而不是只讓小朋友知道過年有零用錢可以拿而已喔!拿了壓歲錢當然要好好利用一下~台北國際書展就快到了~替小朋友買本好書,多充實小朋友的生活也很重要喔!

 

延伸閱讀:歐美超高人氣童書公園精靈波莉,台灣也買的到囉~

 

 

資料來源:網路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nginco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